1.故障的形式:
(1) 軸承轉動困難、發熱
(2) 軸承運轉有異聲
(3) 軸承產生振動
(4) 內座圈剝落、開裂
(5) 外座圈剝落、開裂
(6) 軸承滾道和滾動體產生壓痕
2.故障原因分析
(1) 裝配前檢查不仔細,軸承在裝配前要先清洗并認真檢查軸承的內外座圈、滾動體和保持架,是否有生銹、毛刺、碰傷和裂紋;檢查軸承間隙是否合適,轉動是否輕快自如,有無突然卡止的現象;同時檢查軸徑和軸承座孔的尺寸、圓度和圓柱度及其表面是否有毛刺或凹凸不平等。對于對開式軸承座,要求軸承蓋和軸承底座接合面處與外座圈的外圓面之間,應留出0.1mm~0.25mm間隙,以防止外座兩側"瓦口"處出現"夾幫"現象導致的間隙減小,磨損加快,使軸承過早損壞。
(2) 裝配不當。裝配不當會導致軸承出現上述的各種故障形式,以及以下的幾種情況:
A.配合不當
軸承內孔與軸的配合采用基孔制,軸承外圓與軸承座孔的配合采用基軸制。一般在正常負荷情況下工作的離心泵、離心機、減速機、電動機和離心式壓縮機的軸與軸承內座圈,采用j5,js5,js6,k5,k6,m6配合,軸承座孔與軸承外座圈采用j6,j7配合。旋轉的座圈(大多數軸承的內座圈為旋轉座圈,外座圈不為旋轉座圈,少部分軸承則相反),通常采用過盈配合,能在負荷作用下避免座圈在軸徑和軸承座孔的配合表面上發生滾動和滑動。
B.裝配方法不當
軸承和軸徑或軸承座孔的過盈較小時,多采用壓入法裝配。比較簡單的方法是利用銅棒和手錘,按一定的順序對稱地敲打軸承帶過盈配合的座圈,使軸承順利壓入。另外,也可用軟金屬制的套管借手錘打入或壓力機壓入。若操作不當,則會使座圈變形開裂,或者手錘打在非過盈配合的座圈上,則會使滾道和滾動體產生壓痕或軸承間接被破壞。
C.裝配時溫度控制不當
滾動軸承在裝配時,若其與軸徑的過盈較大,一般采用熱裝法裝配。即將軸承放入盛有機油的油桶中,機油桶外部用熱水或火焰加熱,工藝要求加熱的油溫控制在80℃~90℃,一般不會超過100℃,比較多不會超過120℃。軸承加熱后迅速取出套裝在軸頸上。若溫度控制不當造成加熱溫度過高,則會使軸承產生回火而致硬度降低,運行中軸承就易磨損、剝落、甚至開裂。
D.裝配時間隙調整不當
滾動軸承的間隙分為徑向間隙和軸向間隙,其功用是保證滾動體的正常運轉和潤滑以及補償熱伸長。
E.聯軸器找正不當
大多數運轉設備的輸入軸是通過聯軸器與動力軸相連接,因此裝配時必須進行聯軸器的找正,使主動軸與從動軸在同一軸線上。